鰲鼓溼地賞鳥時間

第1天

東石
鰲鼓濕地森林園區

鰲鼓濕地森林園區含括位於嘉義縣東石鄉北港溪以南至六腳大排以北之間,面積約為1,470公頃,包括東石農場1,022公頃、鰲鼓農場311公頃及溪下子農場137公頃。
發展國際級濕地公園,鰲鼓濕地森林園區早期為台灣糖業公司填海造陸從事農、漁、牧事業及種植甘蔗的大本營,但由於地層嚴重下陷、海水入侵地下水層,農場逐漸沒落荒廢。地勢低窪加上周邊海堤圍繞,大雨過後,魚塭及舊有農地形成天然的蓄水池,久而久之,這些水塘濕地之棲地,越來越多候鳥與留鳥棲身及停留於此,成為現今之鰲鼓濕地森林園區。花蓮民宿大面積的造林地十年或是二十年後將茁壯成林,鰲鼓濕地將會成為具有多樣林相及豐富濕地生態資源之國際級生態環境。
鰲鼓濕地森林園區以「濕地保育」與「環境教育」做為園區主要發展定位,使鰲鼓濕地森林園區成為生態旅遊及教學研究的基地。

布袋鹽田

台灣西南海岸因擁有強烈的日照以及平直的沙岸等先天條件,自古以來即是著名的鹽場,早在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就有地棍郭行矇騙官府,徵收漁塭,開闢鹽田,清道光三年(1823年)豪富鹽商吳尚新在現今的新厝地區開闢鹽埕百甲,更開啟了布袋曬鹽光輝的一頁,後來規模更擴大到義竹、東石、布袋三個鄉鎮,鹽場面積達2000餘甲,布袋曬鹽的歷史追溯至今已將近二百年。
60年代為布袋鹽場最全盛的時期,白色的鹽田整齊的排列在台17號公路兩側,一座座雪白的鹽山,為當時最特殊的景觀,據說當時約有2400多位鹽工,可說是布袋地區最多人從事的工作。但由於時代變遷,在缺少鹽工及晒鹽成本等原因之下,民國90年由機器取代製鹽工作,曬鹽業於正式走入歷史,雖然早期曬鹽、挑鹽的景像已不復見,但當地豐富的人文歷史及漁村景觀仍值得我們前去細細品味。

北門井仔腳

「井仔腳瓦盤鹽田」是北門的第一座鹽田,也是現存最古老的瓦盤鹽田遺址,原為清領時期的瀨東鹽場,1818年遷此至今未再移位,而且清一色為瓦盤鹽田,呈現出馬賽克拼貼般的美麗藝術,後因人工成本過高的原因,於2002年結束了長達338年的曬鹽業,使原來遍布於此處的鹽田,漸漸荒廢棄置,管理處為延續其曬鹽產業文化的精神,將鹽場復育,而現已成為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內最具特色的觀光鹽田,更恢復了居民共有的生活回憶,遊客在此可體驗傳統曬鹽、挑鹽、收鹽的樂趣,是一處適合親子同遊的深度景點。
燕達旅行社-花蓮旅遊服務網:台灣自由行的好幫手
查詢路線
在 Google 地圖中查看「燕達旅行社-花蓮旅遊服務網:台灣自由行的好幫手」( https://goo.gl/maps/YUbgeHgQ93QsKVna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