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製造發光!塩埕區長、44隻石獅子入選國際影展

高雄市電影館出品的短片傳出多項捷報!《塩埕區長》及《四十四隻石獅子》,入選2019瑞士真實影展「Media Library」市場展單元;《大浪人生》及《塩埕區長》入選2019新加坡華語電影節「紀錄片視角」單元;近日公布的「2019城市游牧影展」,將《塩埕區長》與〈大浪人生〉選為「南國浪子不回頭單元」。
高雄市電影館成功透過紀錄片製作,將高雄在地影像與職人故事推廣至國際影展,用影像讓國內外影迷認識高雄的文化底蘊。
高雄市電影館表示,《塩埕區長》以1964年的傳奇禁歌「塩埕區長」說起,導演盧彥中以史為經,尋人為緯,交織出一段屬於鹽埕的風花雪月,紙醉金迷,也唱出當年高雄政治聞人「塩埕區長」郭萬枝呼風喚雨的風光人生。作為當年政經高度發展的鹽埕區,高樓酒家戲院林立,如今繁華落盡,只能靠著紀錄片在鹽埕探訪追跡,還原當時庶民的生活縮影。
《大浪人生》則以兩位背景迥異的音樂人為主題,導演黃晧傑將鏡頭對準「最後大浪」樂團的首腦小肆,與「生祥樂隊」的幕後推手Thomas鍾錦培,貼身記錄兩人離開台北,前往高雄展開全新人生。小肆在高雄邁入人生的新階段,學習如何兼顧奶爸身分和音樂創作;Thomas則在高雄美濃與林生祥共同經營客家音樂廠牌,在異鄉打拼數十年的他,在美濃找到一群共同打拚的夥伴和歸屬,共同以音樂實踐他們想要的社會正義。
《四十四隻石獅子》是一部結合劇情、紀錄和動畫的實驗片,導演葉覓覓以影像探討死亡,藉4段影像帶出不同的喪禮文化,探討人該以什麼態度凝視死亡,又該以什麼心態去看待死去的親人們。
高雄市電影館長期獎助與培育高雄在地影像創作,於2011年開創「影像高雄」計劃,以記錄在地「庶民文化」與「百工技藝」為目標,將著名職人的成長背景故事數位化影像記錄,積極將作品推廣至各大國際影展,並探尋全新播映平台如OTT影音串流網、線上觀影平台的合作可能,花蓮賞鯨希望將優質的高雄影像紀錄創作推廣到世界各地,讓更多觀眾認識不同的高雄。

《塩埕區長》以1964年的傳奇禁歌「塩埕區長」說起,紀錄鹽埕曾經風華。圖/高雄市電影館提供
《大浪人生》的黃晧傑導演將鏡頭對準「最後大浪」樂團的首腦小肆,學習如何兼顧奶爸身分和音樂創作。圖/高雄市電影館提供
《塩埕區長》紀錄當年高雄政治聞人「塩埕區長」——郭萬枝呼風喚雨的風光人生。圖/高雄市電影館提供
花蓮賞鯨
查詢路線
在 Google 地圖中查看「花蓮賞鯨售票處」( https://goo.gl/maps/Ja1MfK4zcH9aJtDg6 )。